查看完整版本: [-- “问鼎”与传国玺 --]

水之韵论坛 -> 古风遗韵 -> “问鼎”与传国玺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风无剑 2003-11-30 13:03

“问鼎”与传国玺

   现在媒体上对于一支队伍夺冠,好象大多喜欢说“×××问鼎冠军”,我不知道“问鼎”这词现在已经是约定俗成作为夺冠的意思呢,还是老编的疏忽。

   “问鼎”最早的记载在《左传》中。鲁宣公三年,楚庄王观兵(检阅军队)于周郊,周天子使王孙满劳师,楚庄王问鼎之大小轻重。王孙满曰:“在德不在鼎。”
   按《左》意,“问鼎”当作“欲夺冠”解。故逐鹿中原,欲乃问鼎。而登天子阶,宰有四方,非“问鼎”也。

   相传有九鼎,大禹时,“贡金九牧,铸鼎象物”。以后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再后,“商纣暴虐,鼎迁于周”,“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秦始皇灭二周后,“周民东亡,其器九鼎入秦”,(是昭襄王五十二年的事,见《史记/秦本纪》。)九鼎运往咸阳,一鼎入水。秦始皇二十八年,始皇帝派人入泗水去捞(泗水在彭城今徐州,不在洛阳以西而在其东面,所以我怀疑这段记载的真实性)。汉王刘邦入咸阳,也未见九鼎,灭项羽,又不提周鼎,至于王莽,董卓,曹操播乱时,“九鼎”仅仅成立皇权的代名词了。

  又想到了传国玉玺。史记中初次写到玺,乃秦王政九年嫪毒做乱,盗用王玺。《秦始皇本记》注引张守节《史记正义》,引崔浩云:李斯磨和璧做之,汉诸帝世传服之,谓传国玺;引韦曜《吴书》云,璧方四寸,上句交五龙,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汉书》云,文曰:“昊天之命,皇帝寿昌。”这是史籍中首次提到传国玺乃用和氏璧研成,方四寸。
   关于玺文的内容有二说,一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一曰“昊天之命,皇帝寿昌”。但如此重要的东东,岂能所说非一也,我也搞不清楚。
   另外相传秦朝及汉、三国时的传国玉玺即为和氏璧,但据《玉玺谱》记载,秦始皇得蓝田水苍玉,命李斯篆文,制为全国玉玺 ,八面正方螭纽,以鱼、虫、鹤、蟮、蛟、龙,皆水族物刻之。虽然水苍玉并不是纯正的白色,但考虑到蓝田玉以青玉为多,水苍玉在其中也可算白者,(秦献公六年(公元前379年)秦在蓝田设县,以周礼玉为美者为蓝(也就是所谓的青玉),县出美玉,故名蓝田。)
   而和氏璧原石公元前677年~公元前516年间出于荆山,据考证荆山可能在现在湖北阳新、南漳或者是安徽芜湖、怀远等地,地点并不相同,时间上也对不上,从完璧归赵的典故来看,和氏璧应当是秦国得自赵国,而传国玺使用本国所产之玉,史称和氏璧“正视则色白,侧视则色碧”,当属于拉长石一类,从材质上讲和水苍玉也是有区别的,这两者并非一物当可肯定。

  所以和氏璧即传国玉玺,只不过是为了维持皇权的神圣性,编造出无数的神话之一。

浙江大学发表 2003-12-01 13:50
大便文章

风无剑 2003-12-01 17:55
凸-_-凸

周唳 2003-12-05 22:06
高中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讲一个词,凯旋
现在很多地方都用凯旋归来,其实凯旋就有归来的意思,
这样的现象跟问鼎的用法差不多,

从传统的角度,这显然是没有确切理解词的意思,
应该是不值得提倡,甚至应该是反对的
但是,从语言发展的角度,
语言总是不停的在适应时代的,
也许可以用“信息爆炸”来解释对传统文化理解的不透彻,
但这只是借口,

现在的人总喜欢用“全球化”来作为屏弃传统的堂皇的理由。
欧洲“全球化”的程度比我们彻底吧,也没见人家推了古城建高楼啊,
弄到现在,一边在破坏自己的传统,一边去仰慕比我们历史短的多的西方的传统,
我就弄不明白,那么多附庸风雅的人有时间去听歌剧,为什么就没有时间去听京剧。
难道他们对别国的语言,音乐,服饰,形体,甚至宗教可以有比本土文化更强的理解力?
全球化的的定义已经被曲解了。

cfans 2004-08-23 15:14
楼上的说得好
现在的人都崇洋
其根源也就表现在内心的虚荣


查看完整版本: [-- “问鼎”与传国玺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5 SP3 Code ©2003-2010 PHPWind
Time 0.009502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