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神性的意义---论沈从文及《边城》的宗教特质
级别: 骑士
显示用户信息 
0  发表于: 2003-05-02   

神性的意义---论沈从文及《边城》的宗教特质

神性的意义---评沈从文及《边城》的宗教特质
  当今社会总以乡土小说来给沈从文作小说风格上的定位,把沈从文誉为凤凰之子,把《边
城》作为湘西的清明上河图,以求得沈和湘西的联系,以及文脉和地域的统一,无疑,沈从文作
品乡土特色根植于故乡的风土人情,沈从文的性格气质亦由沅湘江水以水性影响,然而不仅仅如
此简单,沈从文以及作品与湘西这地域并非简略相连。两者在更高层次上或者说本质上沟通,靠
的是神性,在沈从文美学观点中,“神性”就是“爱”与“美”的结合,这是一种具有泛神论色
彩的美学观念。他认为:“我过于爱有生一切。……在有生中我发现了美;而美即或由上帝造物
之手所产生,它就是“可以显出那种圣境”的“神”。“神”、“爱”与 “美”三者一体,因此
沈从文认为的神性就是最高的人性,而神性又带上了宗教色彩,包含了那种来自原初生命形式的
礼赞,对美没有修饰的膜拜。如果没有这种宗教特质作为沈从文和其作品《边城》的精神支撑,
沈从文和湘西、苗民,沅江的关系就没有了水与乳交融,《边城》的美学价值亦失去了它的特性
和永恒性,就没有了灵魂,也正因为这一点,沈从文在同时代其他作家中得以显现,并且拥有了
独特的作品,独特的人生。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生于1902年12月28日,湖南凤凰县人,父亲沈宗嗣,母亲黄素英,兄妹
九人中排行老四,男孩中居二。沈从文具有汉族,苗族,土家族的血统;湘西位于湖南西北部,
大体属于沅讲和澧水流域,由于东部雪峰山阻碍,和湖南湘江盆地政治上松散,方言亦属于四川
的西南官方体系,共同居住着汉,苗,土佬,侗,瑶,仡佬族等西南民族,是个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和汉族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融合的区域。沈从文的混合血质,童年记忆,以及湘西风情等在沈从文未离开湘西时已经对沈形成初步的宗教理性,暂且在思维上习惯为这种思考。由于地
形的因素,湘西汉文化的弱化似的沈从文影响更多的是苗民的气质。这些在历史上被称为“南
蛮”的民族与汉人选择了不一样的发展道路。汉人选择了种植业,接近水源和耕地,发展城市,
发展了儒家学说,奉行繁文缛节的礼教,墨守经学,考虑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到了清朝末年,却
走向了危机的爆发点;苗民倒恪守古风,关心辛勤劳作以求生存,通过喝酒,唱歌,比赛,祭祀
无处不在的鬼魂和守护神,他们思路奔向不羁,对世界有直截的美的鉴赏,自发的爱情在情感上
无束缚的宣泄,和自然,神,达到宗教的统一。沈对苗民的生活倾心而且极力赞美。恩格斯说
“一切艺术的起源与宗教”,他们的生活既是宗教的,又是艺术的。苗民的生活艺术性在沈从文
美学形式中占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这种宗教艺术没有和人生清晰界定时,沈对湘西的看法近乎没
有瑕疵。对湘西社会的脉脉温情,理想主义充斥着沈从文的头脑,因而成功创作了沈的名篇《边
城》。这在沈创作《边城》后,看到湘西社会受到外界影响,由腐蚀而堕落,对人物性格的把握
从典型性到立体性,对人生的态度由理想主义的神性转变为对世界产生失望的情绪,因而完成了
《长河》的创作。《边城》行文的基调基本上为沈对湘西社会的诗性表达,《边城》中描绘的湘
西不单单是个地域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湘西作为楚文化所泽被的文化继承体,在精神实质
上和楚文化一脉相传。楚文化相对于中原文化而言带上更多的神秘色彩,本身重巫、祀的传统,
对各种图腾的崇拜,又有屈原《九章》、《九歌》等浪漫抒情宗教诗的影响,使得湘西神性的宗
教色彩对民族的气质,民族的文化传统上兼有浓厚的向心力和神秘性。沈作为一个地道的湘西
人,从小耳濡目染,这强大的童年记忆和特殊血质又使沈从文的宗教特质和神性信仰上生有先天
的接受优势。青年时代的沈从文从军的特殊经历在沈心中留下的烙印又是沈思维偏向宗教的强大
力量。沈从文从军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在他青年时期具有极强的冲击力,看到太多的生与
死,正义与邪恶的含混,崇高和低卑无界,等等。生命是如此脆弱,生死之间相连的只是一线,
那就是命运,当生命不能自控,而把它付诸命运,这本身的命运是多么的凄惨。战争期间的人命
就象是蚱蜢,成群的飞来飞去,当死神降临时,便成群的死去。沈目睹过成千成万的人被杀的场
景,在沈的《我的教育》还记载:人们把人头当足球在地上踢,用手拨开死人的眼皮,有一天沈
从文自己也好奇的踢了人头一脚,把自己脚尖都踢疼了。诸多似戏一般经历无不给沈从文以反
思。关于正义和邪恶的思考是沈看到了太多关于土匪转变为警察,土匪转变为农民,而农民又转
换为土匪,警察也可以转变为土匪。这种职业变换的前提是满足个人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甚至
连温饱都算不上。万千的职业,泯灭了诸多道德的因子,在是与非之间选择了“活着”。一如生
命的本原状态,在合作和竞争中,求得生存,把种族的繁衍作为生命意义的最高目标。从这个方
面考虑,沈从文在他到了北京后就比如容易地接受了达尔文主义。青年的经历,思维的偏向,沈
从文脱离了用政治、儒学、社会伦理来分析这一切,因为这些现象跟仁义道德,跟政治主流格格
不入,于中甚至发现非伦理的活力。政治、儒学、伦理只是调高而低层人们所茫然的东西。沈对
这些东西的思考此时可以接近生命、宗教。正是宗教对命运的通达,宗教对生命的重视,宗教对
信仰者的平等等等,这些观点来分析现象时,并非一定能使其找到答案,然而促进宗教思考,以
宗教思维来分析一些现象,对沈从文偏向宗教起到了很大的影响。达尔文主义和弗洛依德主义在
本源上有诸多相通之处,前者把生命的意义看成是种的延续,优胜劣汰,以自身的力适应变化的
环境;后者把目光投视于个体性心理分析,以及性心理等其他潜意识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两者都
关注生命的生殖力,繁衍力,把性,把底层的欲望,原始的生命意识指导下的所作所为作为正常
而且美丽的事情,崇尚自然,从而打破了伦理的规范。沈从文不久又容易地接受了弗洛依德的性
心理分析,并且运用于创作,至于其后很大一部分作品都运用了性心理分析,突出表现在《八骏
图》小说中。
  沈的记忆和经历使他比较容易地接受了当时西学东渐的一些和自己心灵相诒的理论,而这些
理论又进一步锐化沈从文固有的个性和气质。个性和学说的交互,促进生命神性对沈从文的感性
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成熟和形成惯性。可以说此时,沈从文的思想和个性已经定型,其特征就是崇
尚生命,崇尚人性,崇尚神性,具有了原始宗教的特征,归结为宗教特质。这在成名作《边城》
有很明显的反映,沈的思想和作品得到源与流的统一。
  《边城》写于一九三四年,记叙了沅湘江上一个以渡船为生的苗族老人的孙女翠翠和当地船
总顺顺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故事。沈在边城里描绘了一个近于世外桃源的世界,没有饥
饿,民风淳朴,只有溪水年复一年的流着,而赛龙舟继续往年端午的喧嚣,这似乎与当时时代主
题并不密切,甚至闭塞于世界的一角,不闻不问窗外事,只听到了一个如同远古流传的神话,按
着神话的情节,接着发生以后的故事。不必过于关注《边城》写作时间或者背景,边城本来就不
是符合时代需要写出来的作品。正如沈在《<边城>题记》写的那样:“照目前风气来说,文学理
论家,批评家及大多数读者,对于这种作品是引起不愉快的感情的,前者表示不‘不落伍’告诉
人中国不需要这类作品,后者表示‘太担心落伍’,目前也不愿意读这类作品……这本书的出
版,即或并不为领导多数的理论家与批评家所弃,被领导的多数读者并不完全放弃它,但本书的
作者,却早以存心地把这个‘多数’放弃了。”抱着这样一种创作理念,放弃了多数,搭建了自
己的希腊神庙,供奉了人性,倾注了自身全部的信仰和情感。带着对记忆中的故土故人无限深
情,沈从文以自己的信仰过滤了社会阴暗和丑陋,以艺术的真实覆盖了生活的真实,把《边城》
作为湘西、苗族牧歌式的颂曲。文章开始铺陈了“边城”坐落的位置、风景、风俗。位置特出了
边城之为边城的理由,描绘的风景如诗如画,特别是关于水、山、四季等。“经济的水即或深到
一槁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记数。”突出水的纯与静。“两山多簧竹,
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为这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作‘翠翠’”。突出簧竹的茂
盛和山的幽深。“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
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的旗帜。”说出人与自然的完美
和谐。至于渡人一定给钱,饿摆渡人非得换钱的淳朴,以及即使妓女做生意的敦厚,集中反映了
边城的古风遗韵,人情温敦。总总这些都是沈从文所要表现的自己皈依的神灵。他的骨子里侵浸
的这种美学,上升到宗教情节,于是对湘西社会做理想构建,沈此时充满的爱和美的表达欲望,
如同诗人波动的情绪,笔下流露的,成了一个又一个诗的篇章。沈的《边城》寄托了沈对理想社
会所应具有品质和特性的向往,在当时文坛主题取向上独树一帜,他无意去寻求解决汉民族或者
中国的出路问题,但在客观上,提供了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民族古朴的生存发展模式,对世风日
下、尔愚我诈的当时风气,不无借鉴和良性影响。在怀疑和批判为主流的思潮中,赞美和建设无
疑是对前者做了多元补充,使得前者有了具体的参照系,从而起到了指示和引导的作用,从这个
层面上,沈的神性信仰的不自觉,对时代,社会的意义仍然是重大的。
 《边城》不仅在故事客体和氛围上贯穿着诗人歌咏的深情,在故事主题:翠翠、天保、傩送、
爷爷、顺顺、杨马兵以及与之发生关系的黄狗、渡船、碾坊、方坑、白塔等诸多意向上,都有着
映射的命题。楚地神话中的女神形象集中于翠翠,而大佬和二佬博取翠翠爱情的矛盾反映为汉文
化观念和楚文化观念对苗文化女神归属劝的冲突。当大佬和二佬都爱上翠翠时,两人选择了不一
样的道路来赢得翠翠,拥有翠翠。大佬选择了车道,以父亲顺顺出面,派媒人下聘礼向爷爷提
亲。爷爷作为苗族文化的继承者没有过多的干涉翠翠的婚姻,反而要求翠翠作出自己的决定,翠
翠的爱情选择处在婴儿状态下已露端倪然而没有成型事,爷爷则以三年六个月的歌声暗示大佬选
择马路。然而大佬猫头鹰的声音跟二佬竹雀的歌声相比,大佬显然处于弱势。虽然两人最终下了
竞争的决定,结果也只能是二佬才吹起了翠翠摘虎耳草的甜梦,大佬失败而告终。大佬以郁郁无
奈的心情在押船的途中河里淹死,而二佬也因着对大佬的内疚,下了桃源,一直未归。爷爷背着
无意的责任,受到船总顺顺的冷遇,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里死去。车路马路的异质,正对应汉文
化与楚苗文化不一样的发展模式;两路不一样的结果,大佬的死则反映出两种文化不一样的境
遇。马路显然符合健康的的人性需要,沈从偏远而古朴的民族提取其精髓,在即使不借助五四新
思潮中男女朋友的西方理论的外力,对中国的婚姻自由,加入了另一种有分量的依据。此时,自
由平等的人性和荒蛮民族的传统神性紧密结合。颇似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的理论,其
思想的立足点指向渺渺,向神,向宗教接近,靠拢。碾坊和渡船同样意寓两种不一样的生产方
式,然而二佬的渡船选择也象征着楚苗文化的人性和神性战胜了汉文化的世俗与功利。两种文化
较量的胜负还表现在白塔在倒崩后的重建与类似谶语的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
天’回来”。白塔是苗文化的象征,翠翠和爷爷居住在白塔下,是两人代表的苗文化内涵的载
体。文章记载:“碧溪岨的白塔,与茶垌风水有关系”,“为了这塔,成就并不是给谁一个人的
好处,应尽每个人来积德造福”。这白塔便与老船夫的命运相连,与当地人的命运相连,于文化
层面,塔与民族精神合二为一。雷电交加的夜里,老船夫和白塔象征性的倒下,后来杨马兵同翠
翠住下,“使翠翠仿佛失去了一个祖父,却新得了一个伯父”,白塔也重新矗立于碧溪岨上,象
征着再生与重建。前者象征着世俗观念势力的短暂浮长,后者象征着楚地文化精神永恒的力量。
塔作为古代极富宗教意义的建筑,包容的文化内涵和宗教内涵其主要的精神内核便是信仰和纪
念,这跟边城的主旋律一致的,体现出的力与美,也展示了那个民族,那个地域的整体风貌。
《边城》的结尾的悬念:“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就回来!”其实从文章的立意来
看,并不算为悬念,沈并没有把《边城》定义为悲剧,而是牧歌,他的潜台词是这个人必然回
来。这在《边城》最初版本为“这个人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回来”修改为目前《边城》的
版本行为总可以找到佐证,这个明亮的收尾同样预示着两种文化竞争的最后结果:神性战胜了世
俗。至于其他形象,黄狗带上了苗族祖先人犬交配传说的影响;老船夫死后人们挖的凹型方坑映
射男性生殖崇拜;沈以祖先崇拜和原型回归的时间表达放弃现实公元纪年的方式,都体现了边城
特有的宗教特质,神性色彩。这些特质恰恰是沈与那水,那土相连的纽带,最高层次上地域与人
相融合的本质因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朴素地描述出其合理性,然而追其本原,还要看人
的人生哲学是否和水土一致,而人生哲学的升华,便到宗教层面,这形而上的东西正是研究者所
要探究和演绎的。
  沈的宗教特质不仅在《边城》中得以管视,在《我的写作和水的关系》,《虚烛》等其他文
论型作品中亦可见端倪,沈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更是沿着这种特质的影响形成的人生观,艺术
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己。现代文学史把以地域风格不同的作家群分成为京派和海派。京派的沈
从文首先对海派发难,指出海派浓厚的商业气息,更劝说林语堂不要迎合读者趣味。这对林语堂
的幽默性灵小品不无警示作用。严肃创作,歌颂健康自然,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是沈创作的最
高目标;宗教的献身精神这种创作态度更是文学内在的感染力,把文学提到一个神圣的地位。不
论京海两派争论如何,沈上述两个观点对当时,特别到了现在这个金钱决定一切,商业欺骗泛
滥,人心浮躁的时代,闪耀着不灭的光芒。在宗教特质人生观引导下,沈得到了只属于自己,然
而却异常被误解,被遗忘,被践踏的人生。文学、文学理论上的建树和声望并不能消平沈后期人
生道路的不平和坎坷。国民党当政时,沈被认为与共产党有关系,而被列为黑名单,跟同时代很
多进步人士一样,胡也频被暗杀,丁玲被捕,沈从文都冒着生命危险曾经搭救。但是共产党领导
下的左翼似乎对沈没什么好感,1948年郭沫若点名批评沈:“一直是有意识地为反动派而活着
的。”这种批评,未免主观和肤浅,但是也反映出一种状况,沈融合了两种政治主张,把政治淡
化,泛化,以自己特有的气质走上了属于自己的中间道路。这种道路才是沈心中的理想,跟童
年,青年,现在所有的思考贯成一线,建造希腊小庙,供奉着人性。新中国成立,沈仍然合不上
政治,曾经被安排扫过厕所,后来做了故宫博物馆的讲解员。讲解员的职业对沈来说是老鼠进了
米缸,此时已经相当满足。正是文物的指向是古代,是文化,与沈所心系的人性,神性仍然有紧
密的联系,沈的文物情结仿佛就是宗教情结一样,甚至直指宗教,沈的心灵趋于平静,坐于冷板
凳,借着宗教的献身精神,默默而又耐心地写出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本洋洋洒洒的巨
著,也是沈宗教特质的另外一类证据吧!
  随着时间的推移,沈的作品越来越被人关注,八十年代甚至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沈
学的繁荣算是对沈五十年代后一直沉寂的补偿,此时,对沈的研究是立体的,透视的,多元的。
宗教特质只是作为其中的一元,然而其精神实质是一致的,是沈不经意流露出来的性格特点,就
是这一点,却变幻了多少的故事。沈的墓地碑上刻有“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
以识‘人'。”照沈思考,可以理解他,可以认识人,可以认识人性,人性的升华,便是神性。
神性的支撑是信仰,如今无信仰的时代,包括学术都带上了浮躁和短期心理。仅以沈从文先生心
理结构中的神性意义,来平缓时代。
级别: 圣骑士
显示用户信息 
1  发表于: 2003-05-02   
回复:神性的意义---论沈从文及《边城》的宗教特质
这一贴,叹为观止了。很喜欢沈从文的。
竟添不了一句了……
级别: 骑士
显示用户信息 
2  发表于: 2003-05-02   
回复:神性的意义---论沈从文及《边城》的宗教特质
我们老师布置的作业,一个学期,写一篇关于一个作家的论文,我选择了沈!大家提提意见吧!~
级别: 精灵王
显示用户信息 
3  发表于: 2003-05-03   
回复:神性的意义---论沈从文及《边城》的宗教特质
呵呵,偶好丢脸的说(没看过沈从文的文章)
很多大家的文章都没看过,sigh~~~好丢脸个,更不敢说什么了
醉笑陪君千场,不诉离觞
级别: 新手上路
显示用户信息 
4  发表于: 2003-05-12   
回复:神性的意义---论沈从文及《边城》的宗教特质
把沈的作品拔高到神性的高度缺乏说服力。
请首先明确地界定神性的意义。
并对文中提到的一些说法予以证明,如“因此沈从文认为的神性就是最高的人性,而神性又带上了宗教色彩,包含了那种来自原初生命形式的礼赞,对美没有修饰的膜拜”、“湘西作为楚文化所泽被的文化继承体,在精神实质上和楚文化一脉相传”等等。
遍览全文,觉得作者大力论证乃是一种基于自然主义的人性论,与神性毫无关系。而甚多背景性的描述与论题无关,建议删去。
总以为战胜自己也就战胜了全世界
没想到伤了别人最后也伤了我自己
级别: 骑士
显示用户信息 
5  发表于: 2003-05-16   
回复:回复:神性的意义---论沈从文及《边城》的宗教特质
[quote][i][b]下面是引用伤心小箭于2003-5-12 14:52发表的回复:神性的意义---论沈从文及《边城》的宗教特质:[/b][/i]
把沈的作品拔高到神性的高度缺乏说服力。
请首先明确地界定神性的意义。
并对文中提到的一些说法予以证明,如“因此沈从文认为的神性就是最高的人性,而神性又带上了宗教色彩,包含了那种来自原初生命形式的礼赞,对美没有修饰的膜拜”、“湘西作为楚文化所泽被的文化继承体,在精神实质上和楚文化一脉相传”等等。
遍览全文,觉得作者大力论证乃是一种基于自然主义的人性论,与神性毫无关系。而甚多背景性的描述与论题无关,建议删去。[/quote]
谢谢提出的见解,这是我碰到的最贴切,最有力度的建议,只是看到太迟了,今天课堂上演讲的时候就出现了致命的问题,谢谢了。。。
级别: 骑士
显示用户信息 
6  发表于: 2003-05-16   
回复:神性的意义---论沈从文及《边城》的宗教特质
无聊,不就是周作人提过的“人的文学”么

只知道沈是当年新月派最小的,哈哈
打瞌睡的花儿
描述
快速回复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