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学习方法   之   快乐学习
级别: 圣骑士
显示用户信息 
0  发表于: 2004-10-23   

学习方法   之   快乐学习

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二

——形象思维法与抽象思维法


  合运用形象思维法和抽象思维法有助子促进大脑两半球功能平衡协作发展,能大大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是个生物学的超级电子计算机,而对它非凡功能的认识,只不过刚刚跨进这个领域的门坎。我们对自己头脑内复杂的神经网中所发生的活动远远不如我们对周围世界所发生的事知道得多。几千年来我们对大脑的功能一直知之甚少,直到近代才有了一些进展,对大脑三个方面结构功能有了较多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三个重大发现:大脑两半球的功能特点;单个脑细胞的生理结构及其联系模式;大脑中连续发生的电学化学交互反应数。这里主要讲述大脑两半球的功能特点。传统的看法认为,大脑两半球有不同的功能,左脑为优势半球,它负责人体右侧,人类靠它进行思维,所以又称它为
理性半球、知识脑、数字脑。过去认为,右脑是劣势脑,缺乏高级功能。
  近年来的研究打破了传统的看法,1981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R.W.斯佩里教授根据他四十多年割裂脑的研究发现:左右半球在功能上是不对称的,有分工的。一般说来,人脑左半球主要具有言语符号、分析、逻辑推理、计算数字等抽象思维的功能;右半球主要具有非言语的、综合的、形象的、空间位置的、音乐的等形象思维的功能。由此认为:左半球是抽象思维中枢,右半球是形象思维中枢。左脑功能特点是串行的、继时的信息处理,是收敛性的因果式的思考方式;右脑则是并行的、空间的信息处理,是发散性的非因果式的思考方式。
  胼胝体是连结大脑左右两半球的横行神经纤维束,有人估计有4亿条,起联结左右半球全部皮质的作用,使大脑两半球互通信息。可见大脑两半球既有各自的功能特点,又相互联结,联合起作用。
  从大脑两半球功能特点来看,在大脑左右半球中主要储存着两种信息,即语言信息和形象信息,或者说是概念系统和形象(或称表象)系统;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编码系统,即抽象记忆、抽象思维与形象记忆、形象思维。它们是大脑的两种基本编码系统。可见形象记忆与抽象记忆是人的两种基本记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也是人的两种基本思维。它们各有自己的规律,也称为记忆思维的基本规律,对于这些基本规律的应用就是记忆思维的基本方法。所以我们说形象思维法与抽象思维法也是思维的基本方法。现在我们对这两种思维及其思维方法分别讲述如下。

  一、形象思维法

  (一)形象思维的含义
  所谓形象思维主要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完整性和跳跃性。形象思维的基本单位是表象。它是用表象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当人利用他已有的表象解决问题时,或借助于表象进行联想、想象,通过抽象概括构成一幅新形象时,这种思维过程就是形象思维。所以,利用表象进行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形象思维法。例如,一个人要外出,他要考虑环境、气候、交通工具等情况,分析比较走什么路线最佳,带什么衣物合适,这种利用表象进行的思维就是形象思维。在文学作品中典型形象的创造,画家绘画,建筑师设计规划建筑蓝图等也是形象思维的结果。在学习中,不管哪一学科,不管是多么抽象的内容,如果得不到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形象思维的参与,都很难顺利进行。所以我们学习各门课程时,既要运用抽象思维法,也要运用形象思维法。
  形象思维不仅以具体表象为材料,而且也离不开鲜明生动语言的参与。形象思维分为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种。初级形式称为具体形象思维,就是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的联想来进行的思维。高级形式的形象思维就是言语形象思维,它是借助鲜明生动的语言表征,以形成具体的形象或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往往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其主要的心理成分是联想、表象、想象和情感,但它具有思维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言语形象思维的典型表现是艺术思维,它是在大量表象的基础上,进行高度地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新形象的创造,所以,形象思维也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和复杂的形式。
  高级复杂的形象思维是对头脑中的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并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并不总是与语词紧密联系,未必进行充分的语言描述。但是,它比概念概括有着较大的稳定性、整体陛,而且更加具体、更加丰富,因为概念概括要舍弃非本质的特征,而形象概括则常包容着丰富的细节。科学家、文学艺术家、技术专家常常将形象概括与概念概括相结合,从而创造出新的成果或新的形象。形象思维作为人类的高级思维形式,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经常被运用。

级别: 圣骑士
显示用户信息 
1  发表于: 2004-10-23   
卡 片 法


  即把所要记住的知识要点记在一张小卡片上,以便于随时储存、提取、携带,供查找、记忆和积累资料。
  卡片大小以6cmx9cm,75cmxl25cm为常见,主要设置栏目内容有;类别、主要内容、出处作者、出版日期、所引页数、出版社等,简单一点的则只注明类别、内容、出处。下面附两张卡片,供大家参考仿制。
  (一)简式知识卡
  郭沫若(1892-1978)
  原名郭开贞,曾用笔名郭鼎堂、麦克昂、易坎人等。四川乐山人。1919年在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发表诗作。1921年创造社成立,他成为创造社的骨干。
  在郭沫若漫长的创作生涯中,新诗成就最高且具有代表性的,首推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作者将泛神论的思想和民主精神结合起来,歌颁大自然,歌颂都市文明,讴歌20世纪的动力,这些崭新的内容,借助惠特曼自由诗的形式,恰当地表现了五四时期的时代精神。这些诗篇感情奔放,诗句喷薄而出,节奏紧凑,有感动人的力量。在新诗还没有完全从旧诗词蜕化而出的当时,这些风格全新的诗篇出现,对诗坛的影响很大,在开创浪漫主义诗歌方面,矗立了一座丰碑。
  (二)繁式
      

案例:


少“嗯!”少“问”

陆欣(复旦大学)


  只要一个人在学习,就必然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在10余年的学子生涯中,感触最深、使我受益最大的是:少“嗯!”少“问”。
  先说“嗯!”。课堂上,老师讲得绘声绘色、津津有味,而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并不时发出“嗯!嗯广之声表示理解或赞同,这大概是老师很满意的课堂气氛,同学们也很得意的听讲效果吧!可是,我却认为这样一味地“嗯、啊!”随声附和、不动脑筋,并非一条十分有效的学习途径。我就常常把“嗯”后面的“!”变为“?”,凡事喜欢探个究竟而不轻易说“我懂了”三个字。比如,语文课上,老师教我们“移就”这种修辞方法,他解释说:“移就”即是把本来只修饰某种事物的词临时移来修饰与它相关的事物。还举了一个例子:“怒发冲冠”,说明其中“怒”本是修饰人的,这里移来修饰与人相关的头发,这就叫“移就”。于是我就想:这里的“怒”是否可以不看成“发”的修饰语,而看成被修饰的中心词,让“发上冲冠”作“怒”的补语呢?即使是“愤怒的头发”,又是否可以理解为拟人化的写法呢?又比如,在物理课上,老师讲“电动势”一节时告诉我们内压、外压之和为电动势。于是我就又想:为什么它们的和为电动势呢?是否可以把这看成一个串联电路,电动势即为总电压,内压、外压就是分压呢?老师还告诉我们,测内压时不能直接将导线接在正负两极上,否则测出的为路端电压。这时“为什么不能接?”“内压为何不等同于电动势?”等一连串的“?”又从脑子里冒了出来,总之,老师说一,自己并不附和,变“嗯!”为“嗯?”是我自以为很成功的学习方法。
  再说“问”。“问”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勤奋好学的标志。刘开曾在《问说》中尽力强调“问”的重要性,而孔子也认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态度。不错,“人非生而知之者”,在学习中难免会碰到许多问题,如果碍于情面或根本就是懒惰而置它们于不顾,那势必会影响你的学习。可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我却总结出这样一条似乎有悖常理的学习方法——“少问”。
  我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嗯!”变成“嗯?”之后,并不是急于跑去问老师,相反,我喜欢自己先动脑想一想,反复思考了仍不得其解,我才向同学或老师请教。这样,不但使疑难问题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而且使我的脑子越来越灵活,因为这样更便于找出思考中忽视的方面和失误的原因,使自己想问题更为科学、全面。另外,在做题时,我更加信奉这条原则,因为题目本身的答案对我们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应当是怎样思考,怎样找线索,怎样避免计算中的疏漏等等。一句话,就是尽可能通过独立思考,寻找解题规律,培养科学思维的方法,这样做出一道题的效果远比问后得到一个答案的效果好得多。当然少问不等于不问,对疑难问题还是不能放过的。
  好了,听我介绍完自己的学习方法,你有什么感想呢?可别急于“嗯!”“噢!”想一想,觉得有道理的话就试一试吧。
描述
快速回复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