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立此存照】胡海龙:《千万别学英语》是本破烂!
级别: 新手上路
显示用户信息 
0  发表于: 2004-07-14   

【立此存照】胡海龙:《千万别学英语》是本破烂!

【立此存照】胡海龙:《千万别学英语》是本破烂!

〖语要〗

【1】我看《千万别学英语》 2004-1-17 17:45:32
http://www.u-can.cn/forum/dispbbs.asp?boardID=1&RootID=46&ID=46
【2】《千万别学英语》是本烂书 2004年1月14日 13:05

【3】《千万别学英语》是怎样一本破书 2004年06月12日, 16:27
http://bbs.61.fm/t/1-52013.htm
【4】《千万别学英语》滑天下之大稽 2004-6-12 16:14:33
http://bbs.wwenglish.org/dispbbs.asp?boardid=1&id=105329
【5】《千万别学英语》当不起任何积极的评价 2004-6-15 12:43:49
http://bbs.wwenglish.org/dispbbs.asp?boardID=1&ID=105683

~~~~~~~~~~~~~~~~~~~~~~~~~~~~~~~~~~~~~
我看《千万别学英语》

胡海龙 dragonhu77@yahoo.com

我孤陋寡闻,《千万别学英语》一书前不久才见到,是学生借给我看的。此书在韩国发行200多万册,在日本发行50万册,译成汉语以后也成为大陆、台湾的畅销书。后起的一本《你还在学英语吗》,正在热卖之中。韩国人口4600万,发行200多万册是非常惊人的。《千万别学英语》在大陆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我只大略翻过一遍,没有仔细研究,原因之一是我对某些版式的书一直存在偏见。《千万别学英语》,英文书名译作“Absolutely Don’t Study English”,《你还在学英语吗》译作“Do You Still Learn English?”,英文译名就印在封面上,信达雅一条都没有译到位。前一个书名,不管怎么解释,多少给人哗众取宠的印象。《你还在学英语吗》一书的封底大字印着“真正的威力不是炸弹,而是观念!”的广告词,这明显是个病句。

《千万别学英语》字体比较大(后一本书也是),倒可以说是为方便阅读;不知为什么正文部分有六张纸几乎是空白,只在正面印上了主要章节的大字标题。书中每隔数页就配有一幅漫画。我随便翻了一下,前三章52个页码有漫画17幅,每一幅占去该页1/4至接近一半的空间。也许作者是为了使版式活泼,增加可读性,但这些漫画的技巧、创意似乎也并不高明。作者的英语学习法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方法要点从目录到正文每一条都出现了三次。这样无形之中全书就多出了几十个页码。全书6.5个印张,定价18元,已经超过了时下书籍的平均定价,字数比相应部头的书当然也少了很多。

学生对我说,这本书的基本观点和可操作的方法在我的《道家智慧与英语学习》一文中大体都涉及到了。别“学”英语,就是不刻意地学,无为是也。而且郑先生只重点谈了听说的基本训练。郑先生关于学习方法的一些具体建议不无可商榷之处,如他主张将一份在美国发行的英文报纸字斟句酌地精读。精读的材料其首要要求当然是“精”,随便找一份报纸恐怕难以保证篇篇文章都是精品。郑先生还反对学习语法,甚至认为语法学习有害,这种看法恐怕是片面的。所谓“法无定法”,学英语每人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而郑先生的学习法却十分死板,好象必须依据他所指定的几大步骤按部就班地学,越雷池一步就不会有他所说的成效。他甚至规定每连续学习必须是以六天为率,而后必须间断一天,也未提出有说服力的理由,实在教人摸不着头脑。郑先生否定背诵的作用,而背诵正是我国流传数千年、久被证实的极其有效的语言学习法。郑先生的学习法实质上还是速成法,每天学习两个小时,在六个月到一年的短时间内就达到所谓第二母语的水平只能是痴人说梦。――学生的评价是否在理,读者自有公断。我是个小人物,我的学习法大半是我的大学老师所授,当年我的老师绝不曾闻有郑先生其人。中国英语界的名家专著、专论俱在,郑先生讲的要点他们也都谈过了。这些名学者的年纪一般高出郑先生一代人甚至两代人,而郑先生开宗明义地宣称“跟所有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说bye-bye”,请问“所有的传统”何指?(以上参考了广州旺旺英语论坛网友的少数意见。)

我不懂韩国语文,只能读中文译本。也许韩语有其特定的表达特点。不过写书是表达思想的,行文简洁流畅、脉胳清晰、不枝不蔓应该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千万别学英语》论述臃赘,多有文理不通、思路杂乱之处,似非在汉译过程中造成。依我看全书大可减去四分之三的篇幅。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都能在书中挑出大堆的毛病。有的章节可以全盘删除,如142页不厌其详地谈西方国家的性观念,看不出与学习法有什么直接关系,一语带过足矣。

作者的很多提法站不住脚,暴露出其学养的疏浅和逻辑思维的贫弱。以下就算我吹毛求疵,聊举几例。

26页:“最好是选择美国语言学博士研究开发的磁带。因为既然是英语,他们才是专家。”为什么一定要美国博士,英国的不行?语言学博士,硕士就肯定靠不住吗?作者解释原因,这个“因为”实在不痛不痒。该书配有听力与听写教材,三套共售66元,不知是否美国语言学博士开发。在以下的169页作者介绍“第五个阶段的六个要领”,要求“准备1张最近的英文原版报纸(在美国发行的报纸)”,不知为什么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发行的英文报纸用不得。

115页:“我真正理解美国百姓的生活经历了较长时间,如果没有在德国的留学生活经历,可能还会需要更长的时间。我能够理解美国人的生活完全要归功于我看的原版英文电影。听懂他们的台词后,我才真正感悟到,有关人生哲学或人生观的内容,单凭通过字幕传达的信息和演员们的行为是无法了解的。”最后一句“行为”一词表达欠准确。第二句“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时间来做什么?在德国留学怎么理解美国百姓的生活呢?就算是理解德国人的生活吧,郑先生留德时不过在大学城里住过几年,对社会大众各色人等的生活能了解多少呢?何况是理解!再看下一句,原来郑先生能理解美国人的生活完全是他看英文电影的收获,与留德毫不相干。才两句话,绕来绕去不知道他讲的什么东西。还有,单凭看美国电影就足以了解美国人的人生哲学、人生观和社会真实吗?如布什总统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所指出的,在美国大片里人们看到的是暴力、色情、吸毒这些不健康的内容,但这些远不是美国人生活的全部。也许我们还不知道,有上亿的美国人自发地做各种形式的义工。我们看香港影片,以为香港治安败坏、黑势力横行,等到了香港一看,人家治安好得很。

168页:“每天坚持2个小时左右的学习对我来说太困难了。其实这一切还是年轻的过错。想想我和他们一般大的时候,也不知学习为何物。每天下班以后,就约上几个公司里合得来的同事出入于台球场和酒吧。周末则忙碌于应付各种约会或者集体约会。”年轻是什么过错呢?年轻时贪玩,做小孩时更贪玩,非得等到退休了耳又聋眼又花什么也记不住才静得下心学外语吗?郑先生二十多岁可以去打台球、泡吧,我们中国人则未必有那种福分。中国人二十多岁也许还在乡下面朝黄土背朝天地为生活操劳,或在城里打工忍受城市人的白眼。他们不是不想读书,他们是读不起书,没有机会读书。

174页:“那些沉默稳重的人同样也学不好英语。”不知学习听、读、写、译与沉默稳重如何水火不容。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人也未必学不好口语。

177页:“我们国家的成年人至今还不理解青春。青年人是有着松软头脑组织的群体,在他们身上,那种合乎自然的天性,和对人性的敏锐感觉还没有消退。”请问青年人是不是成年人?好像郑先生是说青年人懂得青春,为什么“成年人至今还不理解”?郑先生2003年是46岁,请问郑先生你是如何理解“青春”的?“有着松软头脑组织的群体”,还以为是做动物解剖实验哩。

183页:“美国人并不熟悉世界历史,欧洲人也是。他们没有必要通晓它。”此说不用批判,是非自明。如果美国人了解、关注其他国家的文化、历史,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尊重别国自主选择的权利,只怕世界远没有今天这么热闹。布什总统曾说非洲是一个国家。美国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水准举世公认,但其国民只有18%知道阿富汗的地理位置;在18岁至24岁的年轻人中有87%的人在世界地图上找不到伊拉克;1/4的人不知道太平洋在哪里。我见到一些美国人,他们以为台湾、西藏自古就是独立国家,与中国毫不相干,所以中国政府应该允许台湾和西藏独立。我告诉他们早在13世纪的元朝,台、藏两地已正式纳入我国版图,以后500年美国才建国,他们不相信,那有什么办法。

郑赞容先生在书中体现的文字水平、思维水平无庸讳言是很不足观的。学习方法既然不是新东西,文字、思维又不足取,这书到底有多大价值已不必赘言。郑先生的英语会写得怎么样,也就是说他的英语水平究竟怎么样,大家也可以从这本书里推断出一二。以我的了解,用他的方法学习者很少有人进入他所指称的第三层次,事实上在这么段的时间内达到所谓第二母语的水准本来就是无稽之谈。郑先生在书中举了他的60多名嫡传弟子的例子,这些人亲自受教于他,但最终取得“成功”的只有3人。对此郑先生作了自我解嘲式的解释,他说:“这大概就是因为免费吧,反正也没花钱,不照我的方法学,也不觉得是浪费钱。”这样不合逻辑的解释显然没有任何说服力。

郑赞容先生是学工科出身,虽然每每对文化、社会、民族缺陷等津津乐道,但对文化似乎连一知半解的了解都没有。当然这个我们也不必对人家太苛求,毕竟术业有专攻。不过以郑先生这样的文化学养是不足以把英语学到多高水平的,也不足以指导大众的英语学习。郑先生本人也许并没有好为人师的意思,可能是商人们把他的书捧起来的。

最后我想对中译者李贞娇女士讲几句话。我相信李女士把这本书介绍到中国是出于一片好心,我对此深表敬意与理解。不过以李女士的汉语功底,似乎尚不能做流畅的笔译。在封皮上印自己的照片和简历,在序言中介绍自己的生平、家庭和少年时的贫苦经历,实在也没有什么必要。中国古话说“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李女士很年轻,对中国广大读者来说完全是个生面孔,头一次见面就大倒苦水,痛说革命家史,对此中国人是不习惯的。中国是个穷国,发展程度远在韩国之下,中国农民、下岗职工的苦孩子,经历比李女士曲折、惨痛的太多了。辛弃疾的词里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真正尝遍了辛酸痛楚,倒不觉得有什么好说的了。

[本文原是《轻松无为学英语》一书的一部分,尚未出版,以下跟贴有作者所做的说明.]

----------------------------------------------
胡海龙

~~~~~~~~~~~~~~~~~~~~~~~~~~~~~~~~~~~~~

云中山人 2004-1-17 11:32:08
心中自然有数,不待多言[注意]
这篇稿子对《千万别学英语》一书所阐述的具体学习方法没有作什么评论,原因是大家读了我的《道家智慧与英语学习》,心中自然有数,不待多言。我则不过也是在炒前辈学者的现饭。郑赞容先生在书中体现的文字水平、思维水平怎么样,我曾说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都能挑出大量的毛病。学习方法既然不是新东西,文字、思维又不足取,这书还有什么好说的呢。郑先生的英语会写得怎么样,大家也可以从这本书里推断出来。他是学工科出身,对文化似乎连一知半解的了解都没有。这个我们也不必对人家太苛求,毕竟术业有专攻。不过以郑先生这样的文化学养是不足以把英语学到多高水平的,也不足以指导大众的英语学习。郑先生本人也许并没有好为人师的意思,可能是商人们把他的书捧起来的。

~~~~~~~~~~~~~~~~~~~~~~~~~~~~~~~~~~~~~
发件人: "Hu Hailong" <dragonhu77@hotmail.com>
收件人: rbf
主题: 达奚武
日期: 2004年1月14日 13:05
《千万别学英语》是本烂书。老弟可以上习惯英语网站论坛看看。鄙人的身份请保密。
                  云中山人
~~~~~~~~~~~~~~~~~~~~~~~~~~~~~~~~~~~~~
http://bbs.wwenglish.org/dispbbs.asp?boardid=1&id=105329

主题:钟道隆先生的确令人钦佩
达奚武 2004-6-12 16:14:33

丹杨先生很推崇钟道隆先生的逆向式英语,我以前下载过逆向式的资料,一直没有读过。近日找出来浏览一过,对钟先生的毅力很是钦佩。(我以为较年轻的学习者进步完全可以比钟先生快。他开始努力已经四十多岁了。)虽然他的方法不是他的创造,但他提出的一些具体操作法无疑很值得参考。钟先生讲话比较平和而实在,与李阳之流大是不同。文字修养及思维也予人较深的印象。我写过一点东西谈郑赞容的《千万别学英语》,我实在觉得没什么好讲的。郑的英语水平绝对不会高,看他的文字、文化修养及思维的混乱就知道了。至于他的方法的精华,在我国早已代代相传。这里不是这样一本书发行几百万册滑天下之大稽,简直是在嘲笑我们东方诸文明古国无人。

钟道隆先生主要谈听写,这是学英语的一个方面。我只读了他学习法的理论部分,希望将来有机会对老先生全面了解。什么东西一沾钱就会坏事,各家流行学习法都盯着挣大钱,搞着搞着就变质了,正的也成邪的了。希望钟先生是个例外。

钟道隆先生说:为了学会英语,我下的 功夫是很大的。下面举几个具体的例子:坚持每天听写A4的纸 20页,不达目的绝不休止,晚上开会晚了也要补上。从1980年1 月31日到1983年2月我调到北京为止,三年内写了一柜子的听 写记录,用去了圆珠笔芯一把(当时我把用完了的笔芯插在笔筒里,要看看用了多少就能学会英语),听坏电子管录音机9部,半 导体收录机3部,单放机4部,翻坏词典两本(因为我不断地在上 面写和画)。所以我经常对别人说:“词词皆辛苦”。这是我发自内心的话,并不是什么夸大之词。

~~~~~~~~~~~~~~~~~~~~~~~~~~~~~~~~~~~~~
[url=callto://lzbrbf/][/url]
级别: 新手上路
显示用户信息 
1  发表于: 2004-07-15   
词词皆辛苦
级别: 新手上路
显示用户信息 
2  发表于: 2004-12-13   
支持
级别: 新手上路
显示用户信息 
3  发表于: 2005-12-20   
我现在就是千友中的一个!
很不错的!
级别: 新手上路
显示用户信息 
4  发表于: 2005-12-20   
我也很痛苦啊。。。
描述
快速回复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