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转帖]易码英语系列讲座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0  发表于: 2007-03-18   

[转帖]易码英语系列讲座

易码英语系列讲座之一
1、英语是习惯,不是知识我相信看这篇文章的每个人都会走路。我还相信,他们之所以会走路,并不是通过看书看会的。好象小时侯并没有人告诉我们:“不要横着走路!”,也没有人告诉我们抬左脚要甩右手,抬右脚要甩左手,或者不要单脚走几步再换另外一只脚……总之我们最后学会了走路和飞跑。虽然曾经蹒跚过,跌倒过,我们现在快乐地走着。学习英语的人们似乎很少有过走路这样的快乐,即使有过,也是很短暂的快乐。根据我的统计,刚刚上初一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喜欢学英语的,到了初二,喜欢英语的学生的比例锐减至50%左右,而高三的学生喜欢英语的人已经寥寥无几──虽然每个人都知道学英语很重要,但很少有人把它当作一种乐趣。中国的学生一向以勤奋刻苦著称。以这样的勤奋,他们在学习数学、物理和一些要求死记硬背的学科方面足以傲视其他国家的同龄人,但学英语好象始终如一场噩梦伴随他们的一生,且不论许许多多的人在学英语的折磨和面临考试的绝望,即使是过关斩将通过了一次次考试的人,包括取得了所谓的六级八级证书的学生,一旦工作后与英语bye-bye, 两三年以后英语也会忘得精光。我们都相信“勤奋出真知”,英语好象跟我们开了一个大玩笑。我敢说,学习英语是中国人最大的浪费──想想从初中到大学(暂且不说那些从幼儿园和小学就开始学英语的人)的晨读和补课吧,想想毕业工作以后赌咒发誓要学英语,而后学不通又放弃,放弃了不甘心又捡起来,如是反复再三最终一事无成的兄弟姐妹们吧。我们花了多少时间和金钱?我一直都在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浪费?既然不是我们偷懒,一定是方法上出了大问题。我以为最大的问题出在考试制度上。去年出版的《读者》刊登了一篇文章,讲到一位出国讲学的学者因为要评职称回国考试,英语居然考了个不及格!我不相信这位在美国讲学讲了3年的老兄英语差到这个地步,只好怀疑出题的人水平太高。高到什么程度呢?文章说得好:考试方的人卖弄似地出题。笔者本人就经历了这样的卖弄。我的一位兄弟要考试英语,因为工作分不了身,要我帮他去听川大老师的考前讲解,我还记得那位老师是位蛮漂亮的女士,可惜让我记忆犹新的并非她的美貌,而是她下面的一段话:“现在请同学们翻到第XX页,我们要复习名词的用法,名词在句子中可以作X种成分…”我当时差点晕倒,只好战战兢兢地问她:“老师,你平时能否记得名词作X种成分讲?”我想她大概是记得的,因为她当时给了我一个大白眼。谁叫我这么无知呢?活该!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很多人都做过类似这样的一道选择填空题:Last year I went to Shaanxi to see ___ Yellow River.A./, B.a, C.the, D.an答案当然是C,理由当然是值得老师卖弄学问的:“同学们要记住,在专有名词前面要加定冠词the!”老天,能不能别考这些伤脑筋的知识,而让同学们多念念有点意思的句子?比如:The Pacific Ocean is the largest water body in the world./ The Yangtze River is the longest river in China and the third longest in the world.习惯成自然,到时候学生们自然知道在专有名字前面加上那个the,就算他们笨到了家,熟悉上面的句子至少可以让他们多学点地理。“男国之春”发的文章说英语九分是文化,一分是语言。我看文章有十分的道理。英语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把课文讲得有趣,课堂气氛弄得热闹,让学生们在使用英语中养英语的习惯。语言有很多东西是讲不清楚的,英语也是这样。硬要把英语的每个地方都讲个道理,学生基本上就死硬了。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  发表于: 2007-03-18   
易码英语系列讲座之二
2、在犯错误中学会英语

从原则上讲,学习语言是不能讲道理的,因为语言本身不是抽象思维的产物,而是约定俗成的习惯。比如,我们一般说“不知道”或者“不晓得”,但四川有些地方说“晓不得”,我们说“是”或者“对”,河南人偏要说“中!”



所以我们中国人说“早上好!”,英国人偏要说“Good morning!”,你能解释他们为什么非要说“好早上!”吗(这也反映了学英语不能光记单词来拼凑句子),也许你可以告诉我,中国人打招呼喜欢说“吃饭没有?”是因为关心温饱问题,那聪明的,请你告诉我为什么英国人第一次见面要说“How do you do?”?还有,现在的年轻人见面爱说“What’s up?”?为什么我们形容“乱七八糟”,而英国人要说“at sixs and sevens”?



学英语,与其事事较真,不如多看、多听、多写、多讲,在使用中找到适合表达自己完成交流的方式。人是要学着长大的,不是被吓大的。犯错误也是学习的一部分。



我认为中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从教材编写到教学方式和考试制度,都是基于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导致的教学方式的特点就是求全责备,容不得“犯错误”。



具体地说,就是课文的编写非要照顾到社会、文化、工业、农业、天文地理、文史哲和口语等等等等的各方面的词汇,不如此不罢休,管它课文有没有趣,学生想不想学;



语法非要做到比数学公式还精确,管它是不是早已经过时。



如果真要是我们的语法权威来审稿,诗人只有自杀,马克﹒土温当一辈子水手。



其实这样的教学恰恰违背了基本的心理学原理,因为不断的指责错误抑制了表达的愿望,培养语言习惯也就无从谈起。



请仔细阅读语言学家下面的一段话:



“A child learning to talk does not learn by being corrected all the time; if corrected too much, he will stop talking. He notices a thousand times a da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anguage he uses and the language those around him use. But by bit, he makes the necessary changes to make his language like other people’s.



大意:儿童不是在不断的指正中学会讲话的;太多的指正只能让他拒绝讲话。(在学习讲话的过程中),他们会随时注意到他讲的话和周围人的不同,从而做出相应的改变。



In the same way, children learning to do all the other things they learn to do without being taught to walk, run, climb, whistle, ride a bicycle ― they compare their own performances with those more skilled people, and slowly make the needed changes.



如此,儿童学会行走、奔跑、攀爬、吹口哨和骑自行车,以及其他的本领,而不需要专门的教导―他们会将自己的行为和更优秀的人做比较,逐渐调整而做得更好。



But in school we never give a child a chance to find out his mistakes for himself, let alone correct them. We do it all for him. We act as if we thought that he would never notice a mistake unless it was pointed out to him, or correct it unless he was made to. Soon he becomes dependent on the teacher.



今之学校教育则不然,儿童被剥夺了发现自己错误的机会,改正也就无从谈起。我们想要包办一切,总以为非我们代劳则儿童不知其非,不改其恶。长此以往,则儿童束手以待师长,无能为也。



Our job should be to help the child when he tells us that he can’t find the way to get the right answer. Let’s end all this nonsense of grades, exam marks.”



师责在于解惑,然非至于学子求问之时,无逾其责。考试评分之无聊诸事,可以休也。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2  发表于: 2007-03-18   
易码英语系列讲座之三
3、应试教育的末路

把英语变成了死记硬背的知识点,是英语学习的最大悲哀。没有了想象力和智力游戏,只有折磨记忆力的学习,最终导致了一切努力的徒劳。

还是那句话:英语不能当作知识来学习,而要当作一种习惯来培养。如果我们不想自欺欺人的话,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现在的英语教学主要是围绕考试来设计的,而这种教学的特点就是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它的结果就是浪费时间和生命。

因为它违反了英语教学的基本规律,把丰富和生动的语言交流当作死板抽象的知识来灌输;在这里,英语不是人们交流和表达自己情感思想和描述世界的工具,而是毫无意义的知识碎片。

这仿佛有的人打着科学的旗号,硬要我们吃一些药片一样的东西,说这样就能够给人类提供足够的营养。在这些人的头脑中,人的生命的维持只要一些所谓的基本元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水分、矿物质等等;他们设想是,一日三餐何必举烟生火呢,吞几粒加工厂生产的合成药片就解决问题啦!

可惜自然的食物(包括其加工品)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神奇礼物,其中的有些成分是不可能通过人工合成得到的 ── 直到现在,有的营养学家还提出,食物中又发现了某种新的“营养素”。这样看来,原汁原味的食物,永远不能被合成的营养药片代替。何况,吃原汁原味的食物本身就是大快朵颐的事情,吃药片剥夺了我们的乐趣。我宁愿吃野菜粗糠也不去吃药片。

现在的学生学习英语就像是在吃药片。不是吗,背单词、做练习,老师的讲解…没有人物(习题中出现的人名如Mr.Smith, John等等,都是没有特征、没有性格人物,最多是记忆中的匆匆过客),没有情节,没有文化和历史背景 ── 一切可以唤起感觉的元素都被抽空,变成了干巴巴的必须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这样的学科,你还愿意学吗?你学了记得住吗?记住了就能用吗?

这个问题,是我们主管英语教学的部门和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必须回答的。都清楚现在的英语教学是浪费,而造成浪费的原因不是学生不够聪明,也不是教学手段不先进(几十年前还没有录音机和电视的普及,没有VCD、电脑和多媒体,怎么就出了钱钟书、林语堂、胡适等大家呢?),而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和整个的教学和考试制度;浪费人的生命无异于谋杀。

一个学汉语的学生应该喜欢读李白、杜甫的诗,庄子的散文和《红楼梦》,还有现代的小说和报纸,没有人指望通过学习汉语语法学好中文。同样,学习英语仅仅是背单词和做语法题,不仅事与愿违,而且没劲透了。

反抗这种应试教育的努力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提出了情景教学的概念。当前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话:创造语言环境。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3  发表于: 2007-03-18   
易码英语系列讲座之四
课文是最大的语言环境

学英语需要环境,而环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一般人总以为,只有到了异国他乡才有语言环境,最好是一个中国人都看不见,那样才能把英语“憋出来” ─ 入耳皆鸟语,满目金发光,乡音恍若梦,异域作故乡,这是很多人的向往。

不可否认,这样的“憋”,多半会憋出点名堂来的。但问题是,有多少人能够作飘洋之“憋”呢?除了经济和时间上的考虑,“乘桴浮于海”仅仅为了学点外语,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姑且不论最后会不会只拿回一个语言的空壳,成了没有思想的假洋鬼子。

还有很多人在国内参加了诸如“全外教班”、“全封闭英语训练班”,在一段时间也似乎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如广告上宣扬的“以前我几乎一句英语也不会说,在上了xx班半年以后,我现在对答如流,可以和外国人任意交谈…”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误导:第一,参加这种学习班的人,大多数在来之前已经学习了很多年的英语,有了良好的英语基础(要是我ABC都不会,你教我试试看);第二,在这种学习班学习过的人,一旦脱离了使用英语的环境,会很快退化到原来的水平(英语还是习惯)。

现实地说,创造理想的语言环境目前还是一个幻觉。要成为现实,至少要具备五个条件:第一,必须有受过教育的母语者或接近其水平者的参与和指导;第二,必须是小班教学(最好5人以下),以保证学习者获得足够的参与机会(adequate exposure);第三,这种环境必须长期地有规律地保持(按照每周4小时计,至少保持三年),时间上不能出现大的间断;第四,在这种语言环境下的培训或教学必须经过细致的安排,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和合适的进度;最后,学费太贵了。显而易见,目前大多数中国学生无法获得这样的条件。

“语言环境”其实可以分为“实地语言环境(包括国内的仿真环境)”和“虚拟语言环境”。前者于多数人遥不可及,后者可以利用书本、语音材料和网络,以及学友同志共同建立。“实地环境”实在飘渺难求,而虚拟的语言环境我们是可以创造的,随时在我们身边。既然如此,何不在“虚拟环境”中作逍遥游呢?

再者,一般人也不需要说流利的英语。大多数人使用外语无非是为了完成阅读和书面表达的功能,那就更用不着实地环境了。

所以,绝大多数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完全可以通过课本、磁带(有条件当然可以采用VCD和多媒体)来完成。从实事求是的态度出发(当然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创造语言环境),我们应该着眼于如何更好地利用课本,这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描述
快速回复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