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西湖的秋
级别: 骑士
显示用户信息 
0  发表于: 2002-04-24   

西湖的秋

                        西湖的秋
   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西湖边绝没有这种催人伤感的植物,所以漫步在西湖边伤并没有感到秋
的寒意与萧杀,倒是白堤上的垂柳如发,还让人觉得此时还是春天,但柳叶的颜色明显深了, 而且湖
中的荷叶也显得憔悴,象是徐娘这个年龄人的张大的手,让人看到了秋的残迹. 西湖的秋,只能靠感
官去触及,而在心中体会不到,因在人的潜意识中.西湖只永远西子般妙龄,若西子会老的话,西湖才
会有秋天.所以一湖漾漾荡荡的水,似乎苏小小的画舫仍在上面. 至于说平湖秋月.满陇桂雨,总感
牵强,桂花似雨般,那是想象中的画儿,实际没有,若有,用于作喻, 却也不像. 朱自清《春》中描绘
梅雨谭瀑布,将瀑布雨比喻杨花,从色彩.明暗. 大小诸多比较比桂雨强上几倍. 行人们行色匆匆,
把秋当没有一样,西湖,大概是空气温润的缘故,夏天直接过渡到冬天; 游人们三三两两,两个居多,
白天牵着手散步,晚上便口对着口抒情. 这等春意绵绵,秋天不知在那个海角天涯了.
   中国悲秋的典故,第一出名算是宋玉的“ 悲哉,秋之气也 ”.这将古代文人脆弱而复杂的个性
跃然于纸上.庾信 《枯树赋 》“木尤如此,人何以堪”,亦在写秋天的感受,并且人世的无常.可能
宋玉与庾信经受了巨大的变故,才写出这样伤神的话. 而西湖的柔风细雨则吹不起,浸不透有如此
变故的深沉的哲理.参透人世,西湖边有林逋,但他却概括不出, 只潇洒地住在孤山上的梅花丛里.
据说他养着两只鹤. 当游客来访而他不再家时鹤就飞起来,他看到后回家再与客人相谈.与宋玉他
们比较, 林逋就不太感受到秋意了, 宋朝皇帝招他来做官,他拒绝了. 他悠然地过着四季,相伴一
湖水.而宋玉他们则伴君如伴虎,一但失意,心情可想而知.与林逋一陇之距有位道家高手, 《朴抱
子》的作者葛洪,据说在现在的葛岭羽化成仙,不食人间烟火了.这故事自然是假的.但心上有秋意,
那便是“愁”;若没有愁,当然没有秋的诸种特征.隐者与仙者,多少要超脱一些. 他们没有愁,常人
从常理推测,原也不错.
    整体的西湖意象,不是翩翩少女,就是隐士高人,决难与秋字相联.但有一人,却是例外,她就是
秋瑾,临刑前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秋瑾.从她的名字也隐隐感到了秋的凄凉,以及悲剧的发
生.秋瑾的英魂在孤山上, 与林逋的梅花暗香飘在一起. 秋瑾的入世与林逋的出世在这里得到绝妙
的配合,当两人透过历史空间相见时,其情形不知会怎样.但是通观游人,林逋的梅妻鹤子似流传的
很广,而秋瑾的龙泉宝剑却响都不响.其原因怕是做林逋易而做秋瑾难吧.是啊.西湖没有秋天.自古
而今都是如此.从 苏小小到林逋到现在,西湖的风都是软软的,有人说,软得像湖底的淤泥.
    这并不好吧.如果没有秋天的四季,是不完整的四季;那没有点刚硬的脾气亦是不完整的个性.
西湖的秋意很淡,但决非没有. 鉴湖女侠般的临秋似人世的斗士亦为不少.缺少的是如何挖掘,如何
光大,这点与当今靡靡的社会尤为重要.西湖是个偏安而春意绵绵的地方,但仍然有岳武穆的厉眼在
观视,他的精神与影响.如果天生西湖一派弱骨响,则需后天的扶持与再造.这点上,秋瑾的龙泉宝剑
与岳武穆的一双厉眼应为镇湖之宝
级别: 骑士
显示用户信息 
1  发表于: 2002-04-24   
回复:
还是以前写的,现在发出来有点不合时宜,但是由于讨论到杭州城市性格的问题,就发表了,大
家讨论讨论……
级别: 新手上路
显示用户信息 
2  发表于: 2002-04-25   
回复:
干嘛秋一定要和悲凉联系在一起呢
难道说“快乐是浅薄的,痛苦是深沉的”?
那我想我是浅薄的了,呵呵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级别: 骑士
显示用户信息 
3  发表于: 2002-04-25   
回复:回复:
[quote][i][b]下面是引用竹径通幽于2002-4-25 20:50发表的回复::[/b][/i]
干嘛秋一定要和悲凉联系在一起呢
难道说“快乐是浅薄的,痛苦是深沉的”?
那我想我是浅薄的了,呵呵[/quote]
我想一般的,就如喜剧和悲剧的对比,起力量和感染里,喜剧还是不及悲剧的,即使喜剧的力
量,那也是把悲剧喜剧化的结果,其实,那喜剧何尝又不是更加深沉的悲剧呢。王国唯先生提到
的,用乐衬悲,其本质还是悲的。
级别: 骑士
显示用户信息 
4  发表于: 2002-04-25   
回复: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喜欢这首诗,尤其是最后一句。
秋天是一个很美的季节,伤感,却伤感的唯美,很好阿!
描述
快速回复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