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有一个光亮穿透了愤怒和悲哀
级别: *
显示用户信息 
0  发表于: 2003-05-29   

有一个光亮穿透了愤怒和悲哀

有一个光亮穿透了愤怒和悲哀
李方



我的手还有点哆嗦。我得让自己平静下来,敲出下面的文字。

作为编辑,职业习惯要求我,远离“激动万分”或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类的词汇--就在还不太久远的年代,似乎媒体已经不恰当地透支了这类感情。

但是现在我的心情的确久久不能平静。

聂清文,这个农民矿工已经不在人世,但他最后留下的东西,照亮了降临在我身边的这个阴霾的夜晚。特别是,他是在最后的绝望的黑暗中留下这些东西的。他摘下自己的安全帽,用粉笔摸索着在上面写出如下的文字:

“骨肉亲情难割舍,欠我娘200元,我欠邓曙华200元……”

那时候他快要死了,但是他想清清白白地死,交代得明明白白地死。他继续嘱托妻子要带好孩子孝敬父母,要把他的遗体火化,这样可以给家里省点钱。

我似乎听见,写完这些话,他长出了一口气,然后把自己彻底交给地底下那无边的黑暗。

这就是“4.16”湖南娄底矿难中,一个农民矿工留给世界的最后的东西。

请允许我不再提起他的名字吧,我宁愿说是他留下的这些东西--是的,是这些东西,照亮了我身边这个阴霾的夜晚。它穿透了矿难带给人们的愤怒和悲哀,照亮到更远的地方。

是啊,当矿难频频发生,似乎连愤怒都已经廉价了。难道相同的愤怒重复一千遍就可以成为更大的愤怒?难道相同的反思重复一千遍就可以成为真正的反思?我怀疑。

如果那些遇难者永远只是一个个苍白的名字,永远只是一组组冰冷的数字,我实在很怀疑他们是不是真的能够唤醒什么。

上午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不知道是一种什么力量,促使我发了疯似地奔走在编辑部的每一间办公室,向遇见的每一位同事几乎带着哭腔地说:

看看,看看,他们杀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啊!

不是吗,难道死去的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农民矿工?

我不愿意有任何语言把话题扯远,比如信用啦,责任啦,善良啦,亲情啦,等等等等。我完全没有兴趣说这些,尽管它们似乎正在成为越来越稀缺的品质。我只是难过,我失去了一个多么好的同胞。在某个瞬间,我甚至想到,如果我遇到什么危难,如果他看见了,我相信他一定会帮我的。这是一种特别温暖的感觉,但是现在,他能够给我的这个可能性永远地失去了。

我很自私吗?我不觉得。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给对方这样的感觉,我们的国家该有多么美好!

这就是我刚才说的能够穿透愤怒的东西、照亮我身边的黑夜的东西。它的名字叫做责任。一个人,在他快要死去的时候,留给我们的东西。

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感受到这样的震撼了。

死亡和责任,类似的故事还有一个。那是在大舜号海难中,我的一个前辈不幸身在其中。据他哥哥事后回忆,午夜,突然接到他打来的手机:

“哥呀,你先别哭,你要听我把话说完。哥呀,看来我回不去了……”

在接下来直到手机电池耗尽的十几分钟里边,这位前辈平静地、条理分明地把后事一一交代清楚,请老哥照顾他妻子和孩子,替他在父母跟前尽孝。甚至他遇难的消息该怎么跟父母讲,都做了最周到的考虑。

交代完最后一件事,手机信号中断。

……

两件事,其实是同一个故事。今夜,我们能不能暂时超越那些怒气冲冲的指责和反思,让我们来想一想,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有着怎样的同胞,他们中间不幸死去的人,给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怎样的启示。作为他们的同胞兄弟,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一种态度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生活下去。

这是一个民族必须思考的事情啊。
级别: *
显示用户信息 
1  发表于: 2003-05-29   
回复:
“上午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不知道是一种什么力量,促使我发了疯似地奔走在编辑部的每一间办公室,向遇见的每一位同事几乎带着哭腔地说:看看,看看,他们杀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啊!”

“这就是我刚才说的能够穿透愤怒的东西、照亮我身边的黑夜的东西。它的名字叫做责任。”

级别: *
显示用户信息 
2  发表于: 2003-05-29   
有一种麻木阻隔了光亮
有一种麻木阻隔了光亮

只有38岁的聂清文死了。在地底下,黑暗中过了六天,他死了。

不知道他到底死于哪一刻。他留下了不多的遗言。

他暌离了老母、名叫莲香的苦命妻子和幼弱的子女。阴阳隔界时,只一个“安全帽”(可恨的“安全”二字!),寄寓了他38岁壮年生命的全部热度,成为他生命最后的信物。

想起了陆幼青,陆幼青写《死亡日记》时说,想给妻女留下回忆,但更想留下的是版税,让她们生活得稍好一些。

聂清文也是吧,但他只有区区的两三千元。但这些能维持多久的家计呢?他不知道,他再也没法知道了,他知道自己逃生无望了。这时,他说:

“莲香,认真带好子女,孝顺父母,一定会有好报的。”

这是他的祝福吗?这是他的担心吗?这还是他无奈的自我安慰?他写这句话时,是怎样的泪水?怎样的心碎?

我觉得我快要不能承受了,对于他死亡时分情形的想象。——但愿他没有心碎吧,因为他死的不孤单,还有16个伙伴和他一起呢,17个人的黄泉路,应该是不寂寞的吧。并且,就在那……绝望地一刹那,他们是否曾相互安慰,庆幸终于逃离了这充满烦恼的尘世?这幸福只合在梦中的尘世?

——啊不,他们大约已不去梦到幸福了吧!我突然觉得,有一种麻木阻隔了光亮。

因为,如果一个人被剥夺了哪怕是梦中的幸福,他也会愤怒的。

但遗言作证,我没有看到聂清文的愤怒。

也没有他那16个伙伴的愤怒。

每年矿井下埋葬过多少聂清文们?但在每年那么多的矿难报告里,我也从没有听见过所有死者片言只语的愤怒。

聂清文留下了遗言,他是聪明的,他是不甘的,但他确乎也是相同的——相同的麻木,相同的绝望,相同的不愤怒。

我只见生者的愤怒。但生者成千遍重复的愤怒,也早已麻木。

有一种麻木阻隔了光亮。

……
级别: 管理员
显示用户信息 
3  发表于: 2003-05-29   
回复:有一个光亮穿透了愤怒和悲哀
江西政府……
平凡的我
级别: 圣骑士
显示用户信息 
4  发表于: 2003-05-29   
回复:有一个光亮穿透了愤怒和悲哀
[quote][i][b]下面是引用无间于2003-5-29 16:05发表的有一个光亮穿透了愤怒和悲哀:[/b][/i]
有一个光亮穿透了愤怒和悲哀
李方


.......[/quote]

早上在报纸上也看到这篇文章
不过没有后边海难那部分

唉~~~~~~~~~~~~~~~~~~~~~~~~
[wdb11][wdb13]
你好
级别: *
显示用户信息 
5  发表于: 2003-05-30   
回复:回复:有一个光亮穿透了愤怒和悲哀
[quote][i][b]下面是引用雨直于2003-5-29 18:53发表的回复:有一个光亮穿透了愤怒和悲哀:[/b][/i]


早上在报纸上也看到这篇文章
不过没有后边海难那部分
.......[/quote]
《青年时报》?我也看了

这可是李方的大作哦,以前他写过一篇《天堂有没有互联网》,从那时开始极欣赏他
级别: 风云使者
显示用户信息 
6  发表于: 2003-05-30   
回复:有一个光亮穿透了愤怒和悲哀
我极度欣赏一部分记者,鄙视大部分记者
Good fellow!!
描述
快速回复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