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转帖] 理想是怎样失去的
级别: 风云使者
显示用户信息 
0  发表于: 2003-06-14   

[转帖] 理想是怎样失去的

 



发信人: Cromwell (世无英雄), 信区: triangle
标  题: [转载] 理想是怎样失去的?
发信站: 一塌糊涂 BBS (Sat Jun 14 14:10:27 2003), 本站(ytht.net)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ivic_life 讨论区 】
【 原文由 within 所发表 】
新青年北大在线首页  在线大学堂  职业与商务培训  知在培训课堂  新青年







       您现在的位置:>>新青年>>中国学术城>>
           更新时间 2003-01-23 20:10
           理想是怎样失去的?
           陈彦
           来源:二十一世纪杂志2001年6月号‧第65期






由高华撰写、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
去脉》(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一书,无疑是近年来中国思想界、史学界对中国
近代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史反思的一项引起关注的重要成果。此书的标题就点出
该书主旨在于回答中国
革命的领袖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绝对权威,是如何在中国首先是中国共产党内获得认可
和确立的这样一个关乎中国历史命运的全局性问题。正如该书封底的提要所指出的:「延
安整风运动是深刻影响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这是由毛泽东亲自领导的
中共党内第一次大规模
政治运动,也是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的滥觞。」



如果说,在读高华此书之前,许多学者已经指出过延安整风作为运动模式对中共的重要影
响的话,那么读罢高华此书,读者可以得出结论:延安整风对于中共不仅重要,它实则是
中共历史的决定性的转折点。没有延安整风就不会有毛主义的中共,甚至很可能不会有中
共的建国。延安整风不
仅将中共锻造成为一个统一号令、统一纪律、统一思想的铁的团体,也为中共建国提供了
一整套统治方式和动员程序。从中共建国以后多如牛毛的各色政治运动来看,没有这套方
式和程序,就不会有中共的执政甚而中共的生存。因之,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了解
延安整风,就不可以真
正了解中共的政治运动;不对延安整风作出深入剖析和翔实研究,就无法理解中共政治运


动的机制和规律;而不理解中共政治运动,也就无法理解中共的历史、中共的性质。



高华此书分上下两编共十五章:上编探寻整风运动的起源,下编研究整风运动的进程。整
风运动发端于1942年,但其根源却可追溯至1927年始的中共在江西创立根据地的苏维埃运
动。前五章是疏理整风运动的「史前史」,将研究的触角一直伸向中共的创始时期。通过
对整风运动的「寻根」
,读者可以发现,在中共运作的初期就已经隐含着对自己同志残酷斗争的传统。这一传统
自然同中共初期的险恶环境相联系,但根源仍然是共产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



高华以十章的篇幅论述了延安整风的全过程。整风运动开始于1942年2月到1945年4月中共
七大召开,历时三年之多,经历了整风、审干、肃反三个互相衔接又层层推进的阶段。延
安整风是中共历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但长期以来由于政治原因,史料缺乏,中共官方党
史不仅千篇一律颂扬整
风运动的伟大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而且对整风中的一些重大史实也隐而不报,
如将整风后期残酷打击革命同志的长达半年之久的「抢救」运动,说成是整风的插曲并将
责任推到康生身上。80年代以来,一部分文献资料得以出版,尤其是随着大批中共冤案的
平反,数量可观、较为
真实的个人回忆录得以问世,才使得延安整风的真相有可能重现于世。高华新着是迄今为


止资料最为详尽的关于延安整风的著述,作者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来收集、考辨各种残缺不
全的档案材料和零散的个人回忆,他的每一重要论据都有来源引证。用高华本书前言中的
话说,此书旨在「拂去
历史的尘埃,将延安整风运动的真貌显现出来,在官修的历史之外,提供另一种历史叙述
和解释」。这种严肃、实证的学风为此书奠定了信史的基础,「是目前海内外唯一一本全
面研究延安整风运动的历史著作」。



仅仅将延安整风的历史清疏整理,已经是一项巨大的学术成就,但高华此着的意义又远在
一部实证史学著作之上。因为此书企图寻找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因果转换,个人行为与时代
大势之间的交叉互动,思想体系、意识形态与政治斗争、权势更迭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
对整风运动的溯源,对
毛泽东审时度势,在理论、韬略、权谋之间纵横捭阖的高度理性策划的内在机理的疏理,
对共产国际与中共领导层的微妙关系的分析,作者揭示了以中共领导的中国共产主义革命
之所以走上以大规模群众运动作为夺取政权、保持政权的基本手段的深刻的国际根源和中
国本土文化根源,也提
出了一些发人深思的独到观点。



此书虽然是一部严肃的史学专着,但却具相当的可读性。仅以人物为例,作者善于通过特


定的事例,以简练的笔法勾画出历史人物的鲜明个性。项英的刚直不阿,周恩来的忍让练
达,任弼时的圆通持重,王明的书生幼稚,张闻天的正直谦让,康生的奸滑阴毒,彭德怀
的耿直豁达等等,一代
共产党先驱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毛泽东自然是此书的中心,高华笔下的毛泽东老辣跋扈、
纵横捭阖、收放自如,具有鲜明的个性。他相信权力,相信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力量。与
毛相比,王明虽然是斯大林的学生,他学而且信;毛泽东也学斯大林,但学而不信。信的
最终斗不过不信的,这
是毛泽东留给中国的遗产。

               以下是笔者读完高华此书后的几点较深的感想。

               一 毛泽东思想是战争与落后的产物


延安整风是中共决定性的历史转折。这一转折意味着中共的「脱布化」,中共的民族化。
这一转变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从思想上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中国化,是共产主义
中国形态的确立,是舶来主义与中国土壤的有机结合,中国式的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
想;从组织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毛泽东化,中共脱出由斯大林掌控的共产国际的指挥,获
得相对独立地位。中共七大正式提出毛泽东思想,一方面意味着毛泽东的一系列思想、语
汇、战略、策略等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方针,另一方面意味着毛泽东本人成为中共
至高无上的领袖和导师


。毛的成功是近代中国时势造成的。毛在中共内部权力斗争中最终占了上风,除了他本人
的天赋、谋略、意志等因素外,最重要的因素应该归功于中国的战乱和落后。没有长期的
战乱,毛就不可能利用其军事才能压倒众多的知识分子出身的中共前领袖;没有落后的农
民国的现实,毛就不可
能轻而易举地将其融合中国传统和斯大林极权主义的专制主义强加于40年代初仍然充满理
想色彩的中国共产党。



高华此书对这一点有充分的展现。如,延安高干供应制的建立,对中共党内知识分子出身
的人的打击以及对农民出身的军人干部的迎合,表明毛自觉地利用农民的情感控制军队而
将中共的军队改造成一支具有农民起义色彩的红军。正如王实味指出,「食分五等,衣着
三色」的等级差序制度
。实际就是将「论功行赏」的农民造反原则制度化。同这种根深柢固的农民意识相一致,
毛泽东对知识、知识分子(尤其是西方知识、留苏派知识分子)、党内「教条主义」份子
切齿痛恨。他曾指斥留苏派为「连猪都不如的蠢货」,批评他们「言必称希腊」,指斥知
识「教条」「比屎还没
有用」。毛本人在延安曾下功夫读马列的书,即使是如此,他读得最通的书,也就是最合
其意的书,是那本由斯大林亲自修订的《联共(布)党史》。原因无他,此书为毛提供了
不可多得的党内斗争的指南。




               二 对五四精神的背弃


如果说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实际上是共产主义舶来意识形态与中国专制传统的双重胜利的话
,那么这个胜利就不仅仅意味着「留苏教条派」的出局,同时更意味着五四精神的失败。
延安精神的确立,正是五四精神被淘汰的产物。高华此书在这一点上有着十分深刻的洞见
。作者明确将「全力肃
清五四自由:民主、个性解放思想在党内知识分子中的影响,确立『领袖至上』、『集体
至上』、『个人渺小』的新观念」(页304)作为毛泽东思想革命四原则中的第二条。高
华对王实味个案作了详尽分析。王实味虽然接受马列主义投奔延安,但他为纯真理想所驱
使,思想深处仍受五四
民主、科学所激励。他正是以平等、博爱为参照来批评延安的等级制度,并且直接溯源到
等级制的专制主义传统,这正是五四精神的强烈闪光。而王实味最后被砍头,是整风运动
因言获罪的死囚,成为毛泽东思想确立的祭品。只要王实味所代表的反叛、批判、自由、
独立的五四精神还在,
就不可能有毛泽东意识形态的一统天下,就不可能有毛泽东个人独裁的党天下。这一认识
不仅是对延安整风性质所作出的准确结论,而且应该成为我们今天反思中国近现代史的一
个新起点。


               三 知识分子的「原罪」



           以意识形态作为巩固和强化个人权力的手段并非毛泽东的发明,但将意识形
态教化推广至全党每一个干部党员,以大规模的群众动员的方式,要求「人人过关」、个
个检讨而达至革面洗心、重作「新人」的目的,应该说是毛泽东对斯大林「大清洗」的创
造性发展。



延安整风虽然是以中共全党为对象的,但由于意识形态是其主要武器,因而党内知识分子
首当其冲。同时由于毛泽东发动整风的首要政治目标是彻底摧毁王明、张闻天等留苏派的
所谓教条主义的影响,因而知识尤其是书本知识便顺理成章地成为批判对象。从这里开始
,毛泽东找到了一个屡
试不爽的发动意识形态教化运动的操纵杆。这个操纵杆可以概括为某种可以同基督教「原
罪」相模拟的「知识原罪」概念。可以说,延安整风之后,任何知识,尤其是同人文、社
会相关的知识,只要未经过毛泽东意识形态的过滤,就是罪孽,就需要被批判,而掌握这
种知识的知识分子就应
该接受改造,就需要赎罪。同基督教一样,赎罪需要经过一定的仪式,而大规模的群众斗
争式的「灵魂革命」就是赎买「知识原罪」的中国仪式。从今以后,不经过这一仪式,就
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共产党人。



高华在本书中对知识分子改造运动个案和细节作出生动的描述,充分揭示出这种类宗教「


炼狱」仪式的功能及其心理依据。高华指出「随着『发掘本心』的逐步深入,学习者普遍
产生了负罪意识(原罪意识──本文作者按),知识分子党员更自惭形秽,认为自己确实
如毛泽东所言,除了读
过一些如同『狗屎』般无用的书之外,对共产党和人民毫无价值,……简直是罪孽深重!
」(页424)从此,「知识原罪」便成为套在中国知识分子头上的紧箍咒。



高华强调延安整风中的中国内圣之学的痕迹,但笔者则更倾向于毛泽东的延安整风的模式
借鉴主要来源于苏联。中国儒学的「吾日三省吾身」是一种「慎独」功夫,同基督教的个
体忏悔有相通之处,但却不是将个人隐私(家丑)张扬于大庭广众。将这种「涤荡灵魂」
的公共忏悔仪式推广至
全党范围,表明毛泽东深得斯大林真传。高华以翔实的材料和充分的分析令人信服地展示
了整风运动的结果:一方面是毛泽东个人独裁和毛泽东思想独尊在全党范围的确立,另一
方面则是党内知识分子包括党内高级干部在内的其它个体的个人尊严、独立全部荡涤一尽
,成为革命机器中没有
自我意识的「齿轮与螺丝钉」。高华以丁玲为例来说明这一现象也是十分典型的。不过读
完此书,掩卷之时,联系到中共建国以后的现实,读者也许会问:当年受到残酷斗争、非
人打击的受害者,为甚么对延安整风尤其是整风后期的「抢救」运动三缄其口?当初被整
的人何以在今后的运动
中又对其他人大打出手,成为残酷的整人者?对于这些问题,结合东欧苏联与中国历次运
动的实践,答案是肯定的:被整者同时也是既得利益者,因为只要他们挺过这一关,他们


仍然可以在这个机器中占有一席之地。


               四 制度与独裁


高华在本书第六章中用了不少篇幅来描述40年代初延安的社会生态构成。很显然,当时的
延安不仅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而且也是一个意识形态化的社会,一个以共产主义作
为信仰与行动指南的极权主义的小社会。不过,这是一个初始的极权主义社会,是一个具
有真诚信仰、富有朝气
的极权社会。王实味、丁玲、萧军等具有自由化倾向的知识分子及更多的向往平等、自由
的知识青年大量来到延安,使得延安充满了热情浪漫的气息。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延安整
风这样的革命洗礼,没有严格的纪律和强有力的领导权威,延安这个小社会可能仅仅是偶
尔汇聚的浮云,而难以
成为中共今后夺取全中国的革命中坚。



延安整风其实包含着共产主义极权的一个根本趋向。一方面,延安整风是中共由草创走向
成熟,是意识形态由思想变为制度,是马列主义由理论教条变为实践纲领定型阶段;另一
方面,延安整风也是毛泽东个人专断的确立,是理想主义让位于政治权谋,是乌托邦走向
强制的决定性转折。中


共本来没有建立一套有效保证集体决策的制度化机制,延安整风则使个人独裁制度化了。
延安整风前的毛泽东虽然同中共中央的关系存在一定的冲突与紧张,但他却必须利用制度
规定对付他的政敌,直到成为中共最高领导人他才可以甩开制度的束缚。延安整风所建立
的制度是一个助长专断
的制度,自延安整风始,政治运动将成为共产党的传统,成为推动革命向更高阶段发展的
制度手段。然而,正是这种「七八年再来一次」的运动,使得毛泽东可以甩开一切制度规
定和集体决策框架而另起炉灶。高华对延安整风中中央总学委的论述很具启发意义。由于
运动的特殊要求,临时
组织就可以压倒常设组织,凌驾于党的法定最高决策机构之上,于是临时制度就可以拋开
正规制度,而最终使个人专断成为制度。延安总学委的核心是毛泽东与康生,而实际上由
毛泽东一人支配。文革时期的中央文革小组,正是这种以临时机构取代正式机构的做法的
重演。


               五 功利原则与人道原则


在共产革命中,功利主义往往是重要的行动原则。长期的战乱,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中
华民族难于从长远思考。尽快获得独立、摆脱落后,使得功利主义成为时代的要求。从功
利出发,毛泽东就可以以大局的原则、胜利的原则否决其它的原则,甚至将争取胜利的原
则变成压倒一切的原则
。高华在此书中详尽地展现了任弼时、周恩来、张闻天等人在同毛泽东发生分歧时所表现


出来的忍让妥协精神。在相当多的时候,这种妥协都是以党的利益、大局为重的名义作出
的。在那种艰苦转战的年代,为达目的,没有妥协是不可想象的。以全局利益、集体利益
、人民利益为由,要求
个人服从集体,小我服从大我,是理性的一部分。然而,小的妥协导致大的妥协,个体的
妥协为个人独裁打开了大门。当毛泽东个人独裁的红太阳升起之时,就是美丽的乌托邦革
命理想终结之时。高华此书似有强调毛泽东本人在延安整风惨案中的个人责任的倾向,但
这个制度本身没有制约
机制似乎是更为根本的原因。不仅延安整风之后党内冤案错案如影随形最终无法避免,而
且按高华在本书中的勾勒,1931年邓发在闽西的肃反扩大化,张国焘、夏曦在鄂豫皖的肃
反扩大化都可以左证:残杀和打击同党是攫取和巩固权力的必要和有效手段。不仅如此,
这种马基雅维里式的功
利主义的权力崇拜还在阶级斗争的理论中获得了科学与道德的论证。



最后,在笔者看来,本书也有某些可完善之处,如对延安时期的大背景交代较少。在当时
的战争状况下,毛泽东之所以专横跋扈、置同志于死地,除了他的权谋暴烈之外,应该还
有当时中国革命节节成功的大背景,这一背景是毛泽东整风成功的不可或缺的条件。这一
条件使得毛更可以同当
年的列宁相比,而不是斯大林纯然的屠杀政敌。不过,建国之后的毛泽东则渐渐向斯大林
的路上滑行,以加强自己的权势来掩盖自己执政的错误,而不是利用革命实践的成功来巩
固自己的权势。





另外一点需要指出的是,本书作者对延安整风惊心动魄的描述,读者可以从中得出的逻辑
结论是:中共这架机器从整风开始就已经是以夺取政权作为目的的,意识形态仅仅是夺取
政权的工具。不过,高华自己却没有完全走向这个方向,发人深思。笔者以为,共产主义
革命作为中国近一个世
纪的革命历程,自有其深刻的历史与社会的原因,甚至也应该对此给予充分的同情理解。
然而,这种同情理解的目的,是加深对中国共产革命的理性认识,坚决地、义无反顾地告
别它。 



                 同主题阅读

                 桑榆子:左倾的理想与右倾的现实
                 一个怀有崇高理想的悲剧女性
                 陈彦:超级强国与谎言文化 
                 萧功秦:警惕用革命的方式重建理想社会
                 陈兵:理想人格的自我塑造
                 杨克:“9.11”—“理想主义”的终结
                 知原:理想国


                 相关讨论




            文章标题:  作者:
                 电子邮件:  密码:




     Copyright(c)2000 [url]www.54ny.com[/url] All Rights Reserved.



--
※ 来源:.一塌糊涂 BBS ytht.net.[FROM: 162.105.48.121]
--

天下有我,<br>夫复何求?
级别: 新手上路
显示用户信息 
1  发表于: 2003-06-19   
回复:
   菠萝这篇文章转的好失败,我来浮一把

   不过这样的文展我看都不想看
论坛是我家,灌水靠大家!
级别: 风云使者
显示用户信息 
2  发表于: 2003-06-21   
回复:[转帖] 理想是怎样失去的
爱看不看啦
天下有我,<br>夫复何求?
描述
快速回复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